作者归档:SK

关于SK

服务器维护 服务器配置 服务器 维护 运维 网管 系统调优 网络调优 数据库优化

NFS服务常见故障排查

NFS,全名叫Network File System,中文叫网络文件系统,是Linux、UNIX系统的分布式文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可实现在不同网络上共享远程文件系统。NFS由Sun公司开发,目前已经成为文件服务的一种标准之一(RFC1904,RFC1813)。其最大的功能就是可以通过网络,让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可以共享数据,所以可以把NFS看做是一个文件服务器。NFS缺点是其读写性能比本地硬盘要差一些。
一、NFS服务常见故障排查

NFS服务出现了故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原因:

(1)检查NFS客户机和服务器的负荷是否太高,Server和Client之间的网络是否正常;

(2)检查/etc/exports文件的正确性;

(3)必要时重启NFS和portmap服务; 继续阅读

Linux主机面板wdcp v2.4版本发布

wdcp (WDlinux Control Panel) 是一套用PHP开发的Linux服务器管理系统,旨在易于使用和管理Linux服务器,通过web页面操作就可以管理服务器和虚拟主机.简单,方便,易操作.只有Linux版本,没有windows版本,让你方便地使用和管理Linux服务器,让不懂Linux的人也可以用Linux做服务器了.支持CentOS/RedHat/ubuntu/wdlinux_base/wdos 版本,其它Linux版本尚未测试,欢迎测试!截图 继续阅读

mysql 5.1.61以下版本身份认证bug修复

mysql 5.1.61以下版本身份认证可能存在密码不正确而通过认证。问题出现在/opt/src/Percona-Server-5.1.58/sql/password.c里面的memcmp函数返回结果。红色部分我已经标注,修复方法加上test进行测试返回即可。
my_bool
check_scramble(const char *scramble_arg, const char *message,
const uint8 *hash_stage2)
{
SHA1_CONTEXT sha1_context;
uint8 buf[SHA1_HASH_SIZE];
uint8 hash_stage2_reassured[SHA1_HASH_SIZE];

mysql_sha1_reset(&sha1_context);
/* create key to encrypt scramble */
mysql_sha1_input(&sha1_context, (const uint8 *) message, SCRAMBLE_LENGTH);
mysql_sha1_input(&sha1_context, hash_stage2, SHA1_HASH_SIZE);
mysql_sha1_result(&sha1_context, buf);
/* encrypt scramble */
my_crypt((char *) buf, buf, (const uchar *) scramble_arg, SCRAMBLE_LENGTH);
/* now buf supposedly contains hash_stage1: so we can get hash_stage2 */
mysql_sha1_reset(&sha1_context);
mysql_sha1_input(&sha1_context, buf, SHA1_HASH_SIZE);
mysql_sha1_result(&sha1_context, hash_stage2_reassured);

  return test(memcmp(hash_stage2, hash_stage2_reassured, SHA1_HASH_SIZE));
/*  return memcmp(hash_stage2, hash_stage2_reassured, SHA1_HASH_SIZE);*/
}

修改了源码,然后直接cd /opt/src/Percona-Server-5.1.58 && make && make install即可

会直接替换mysqld文件。找个时间重启下mysql服务器即完成bug修复。
bug描述:http://bugs.mysql.com/bug.php?id=64884

注:

memcmp的返回值实际上是int,而my_bool实际上是char。那么在把int转换成char的时候,就有可能发生截断。比如,memcmp返回0×200,截断后变成了0,调用check_scramble函数的就误以为“password is correct“。

但是一般来说,memcmp的返回值都在[127,-128]之内。glibc的经SSE优化后的代码,不是如此。所以这个BUG只在特定的编译环境下才会触发:即编译MySQL的时候加了-fno-builtin,并且所使用的glibc是经SSE优化后的(一般系统自带的都是如此)。这里所说的glibc是指Linux的glibc,FreeBSD的libc不受影响

shell测试漏洞是否存在:

for i in `seq 1 1000`; do mysql -uroot -paaaa -h localhost 2>/dev/null; done


 用这个试试,能进去就说明中招了~~

C语言测试:
vim sk.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void) {

         int one, two, ret;

         time_t start = time(0);

         time_t now;


         srand(getpid()*start);

         while (1) {

                 one = rand();

                 two = rand();

                 ret = memcmp(&one, &two, sizeof(int));

                 if (ret < -128 || ret > 127)

                         break;

                 time(&now);

                 if (now - start > 10) {

                         printf("Not triggered in 10 seconds, *probably* not vulnerable..\n");

                         return 1;

                 }

         }

         printf("Vulnerable! memcmp returned: %d\n", ret);

         return 0;

 }

gcc sk.c -o sk
运行看看!

管理超量使用的 KVM 主机资源

虚拟化能通过启用工作负载合并来提高效率。使虚拟机密度最大化的同时维持良好的性能,这确实是个挑战:

  • 工作负载对资源,如 CPU、内存、网络带宽和存储访问的利用随时间而变化;如果您能够根据需要动态分配这些资源,您就能在超量使用 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密度。
  • 优化的资源资源管理还取决于系统配置和硬件设置这些因素。

开发出一套整合这两个因素的管理策略的方法之一是用策略语言编写一组规则。您可以根据您独特的情况调整您的策略,并有效平衡整合和性能目标。 继续阅读

PostgreSQL主要优势

PostgreSQL主要优势:
1. PostgreSQL完全免费,而且是BSD协议,如果你把PostgreSQL改一改,然后再拿去卖钱,也没有人管你,这一点很重要,这表明了 PostgreSQL数据库不会被其它公司控制。oracle数据库不用说了,是商业数据库,不开放。而MySQL数据库虽然是开源的,但现在随着SUN 被oracle公司收购,现在基本上被oracle公司控制,其实在SUN被收购之前,MySQL中最重要的InnoDB引擎也是被oracle公司控制 的,而在MySQL中很多重要的数据都是放在InnoDB引擎中的,反正我们公司都是这样的。所以如果MySQL的市场范围与oracle数据库的市场范 围冲突时,oracle公司必定会牺牲MySQL,这是毫无疑问的。
2. 与PostgreSQl配合的开源软件很多,有很多分布式集群软件,如pgpool、pgcluster、slony、plploxy等等,很容易做读写分离、负载均衡、数据水平拆分等方案,而这在MySQL下则比较困难。
3. PostgreSQL源代码写的很清晰,易读性比MySQL强太多了,怀疑MySQL的源代码被混淆过。所以很多公司都是基本PostgreSQL做二次开发的。
4. PostgreSQL在很多方面都比MySQL强,如复杂SQL的执行、存储过程、触发器、索引。同时PostgreSQL是多进程的,而MySQL是线 程的,虽然并发不高时,MySQL处理速度快,但当并发高的时候,对于现在多核的单台机器上,MySQL的总体处理性能不如PostgreSQL,原因是 MySQL的线程无法充分利用CPU的能力。

PostgreSQL与oracle或InnoDB的多版本实现的差别

PostgreSQL与oracle或InnoDB的多版本实现最大的区别在于最新版本和历史版本是否分离存储,PostgreSQL不分,而oracle和InnoDB分,而innodb也只是分离了数据,索引本身没有分开。
PostgreSQL的主要优势在于:
1. PostgreSQL没有回滚段,而oracle与innodb有回滚段,oracle与Innodb都有回滚段。对于oracle与Innodb来说, 回滚段是非常重要的,回滚段损坏,会导致数据丢失,甚至数据库无法启动的严重问题。另由于PostgreSQL没有回滚段,旧数据都是记录在原先的文件 中,所以当数据库异常crash后,恢复时,不会象oracle与Innodb数据库那样进行那么复杂的恢复,因为oracle与Innodb恢复时同步 需要redo和undo。所以PostgreSQL数据库在出现异常crash后,数据库起不来的几率要比oracle和mysql小一些。
2. 由于旧的数据是直接记录在数据文件中,而不是回滚段中,所以不会象oracle那样经常报ora-01555错误。
3. 回滚可以很快完成,因为回滚并不删除数据,而oracle与Innodb,回滚时很复杂,在事务回滚时必须清理该事务所进行的修改,插入的记录要删除,更新的记录要更新回来(见row_undo函数),同时回滚的过程也会再次产生大量的redo日志。
4. WAL日志要比oracle和Innodb简单,对于oracle不仅需要记录数据文件的变化,还要记录回滚段的变化。
PostgreSQL的多版本的主要劣势在于:
   1、最新版本和历史版本不分离存储,导致清理老旧版本需要作更多的扫描,代价比较大,但一般的数据库都有高峰期,如果我们合理安排VACUUM,这也不是很大的问题,而且在PostgreSQL9.0中VACUUM进一步被加强了。
2、由于索引中完全没有版本信息,不能实现Coverage index scan,即查询只扫描索引,直接从索引中返回所需的属性,还需要访问表。而oracle与Innodb则可以;

进程模式与线程模式的对比
PostgreSQL和oracle是进程模式,MySQL是线程模式。
进程模式对多CPU利用率比较高。
进程模式共享数据需要用到共享内存,而线程模式数据本身就是在进程空间内都是共享的,不同线程访问只需要控制好线程之间的同步。
线程模式对资源消耗比较少。
所以MySQL能支持远比oracle多的更多的连接。
对于PostgreSQL的来说,如果不使用连接池软件,也存在这个问题,但PostgreSQL中有优秀的连接池软件软件,如pgbouncer和pgpool,所以通过连接池也可以支持很多的连接。

堆表与索引组织表的的对比

Oracle支持堆表,也支持索引组织表
PostgreSQL只支持堆表,不支持索引组织表
Innodb只支持索引组织表
索引组织表的优势:
表内的数据就是按索引的方式组织,数据是有序的,如果数据都是按主键来访问,那么访问数据比较快。而堆表,按主键访问数据时,是需要先按主键索引找到数据的物理位置。
索引组织表的劣势:
索引组织表中上再加其它的索引时,其它的索引记录的数据位置不再是物理位置,而是主键值,所以对于索引组织表来说,主键的值不能太大,否则占用的空间比较大。
对于索引组织表来说,如果每次在中间插入数据,可能会导致索引分裂,索引分裂会大大降低插入的性能。所以对于使用innodb来说,我们一般最好让主键是一个无意义的序列,这样插入每次都发生在最后,以避免这个问题。
由于索引组织表是按一个索引树,一般它访问数据块必须按数据块之间的关系进行访问,而不是按物理块的访问数据的,所以当做全表扫描时要比堆表慢很多,这可能在OLTP中不明显,但在数据仓库的应用中可能是一个问题。

PostgreSQL9.0中的特色功能:
PostgreSQL中的Hot Standby功能
也就是standby在应用日志同步时,还可以提供只读服务,这对做读写分离很有用。这个功能是oracle11g才有的功能。

PostgreSQL异步提交(Asynchronous Commit)的功能
这个功能oracle中也是到oracle11g R2才有的功能。因为在很多应用场景中,当宕机时是允许丢失少量数据的,这个功能在这样的场景中就特别合适。在PostgreSQL9.0中把 synchronous_commit设置为false就打开了这个功能。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设置为了异步提交,当主机宕机时,PostgreSQL只会 丢失少量数据,异步提交并不会导致数据损坏而数据库起不来的情况。MySQL中没有听说过有这个功能。

PostgreSQL中索引的特色功能
PostgreSQL中可以有部分索引,也就是只能表中的部分数据做索引,create index 可以带where 条件。同时PostgreSQL中的索引可以反向扫描,所以在PostgreSQL中可以不必建专门的降序索引了。

sudo 获取 root 特权的优点

使用 sudo 而非 root 帐户,进行系统管理,具有许多优点:

  • 当运行 sudo,需要的密码,而非 root 密码,这样只需记住一个密码即可。
  • sudo 实用程序记录其执行的所有命令。如果犯了一个错误,此日志可用于系统审计来追溯的操作。
  • sudo 实用程序记录执行 sudo 命令的用户。在有多个管理员的系统上,这个日志告诉哪些用户执行了 sudo 命令。没有 sudo,就无从知道哪个用户使用 root 特权执行一个命令。
  • sudo 实用程序比使用 su 和 root 帐户可以实现更细粒度的安全策略。使用 sudo,可以使特定用户执行特定命令,而使用经典的 root 帐户设置就不能这样做。
  • 使用 sudo 使得恶意用户更难获得对系统的访问权。当有一个未锁定的 root 帐户时,恶意用户一开始就知道她想破解的帐户名。当 root 帐户被锁住时,该用户为进入系统就不得不先确定用户名和密码。
  • 管理许多系统的 root 密码是具有挑战性的。如果不写下来(并把它们存储在安全的地方),记住每个系统的密码是很难的,并且检索密码也很耗时。使用 sudo,即使是完全的 root shell 访问,使得在大量的系统上获得 root 特权、并跟踪每个系统上获得 root 特权的用户-这样的任务变得更容易。 继续阅读